一流!
“劳动光荣、知识崇高、人才宝贵、创造伟大”,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,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荣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荣誉称号,是今年北京教育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,这个荣誉不仅属于学院,更属于学校和全国涉农高校,是对农学人服务国家种业振兴、乡村振兴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殷切期盼。
建一流团队
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溯源于1905年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农学门,后经发展调整,2015年成立农学院。作物学自2006年以来历次学科评估中,均被评为第一名;2017年,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;在农业科学领域稳居世界前 1‰。
学院设作物生态与农作学、作物生理与栽培学、作物遗传育种、种子科学与生物技术4个系以及玉米、小麦、水稻等9个创新中心;现有农学、种子科学与工程、生物育种科学(强基计划)3个本科专业,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,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。现有教职工138人,其中专任教师116人、教辅人员7人、管理人员15人。专任教师中教授62人,副教授(含副研究员)46人;院士1人,杰青15人,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3人,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,“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”教学名师1人。农学院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,解民生之多艰,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,凝聚一流人才团队,打造了一支有情怀、有信念、有能力的奋斗队伍。
育一流人才
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、种子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。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、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、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,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,入选教育部首批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院系。农学专业为全国首个农林类三级专业认证专业,农学、种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。学院在全国率先设立“精准扶贫-乡村振兴”硕士研究生专项,探索“双壹计划”人才培养模式。在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金奖1项、银奖2项等各类奖项。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打造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体化推进模式,将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,育天下之英才,为建设农业领域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。
创一流工作
农学院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、人才校企联培,倡导成立了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,持续6年牵头组织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,2019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,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。小麦贮墒旱作节水技术、多熟农作制模式与技术、化学调控栽培技术在全国10多个省(市、区)5年累计推广面积接近2亿亩,新增经济效益300多亿元。学院传承脱贫攻坚精神,积极主动投入乡村振兴工作,创新发展模式,着力打造省、市、县、乡等全区域乡村振兴样板,再展学院使命和担当。
兴一流文化
农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历史传承与学院文化建设,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。学院全优完成中科协蔡旭先生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,积极推进戴景瑞先生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。实施学院“五老”资料采集工程,采访20余位老教师,形成音视频资料近100小时,文字稿80余万字。2019年获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,2021获年北京市教育工会先进教职工小家,2022年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。
依托“111”引智基地,与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和国际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;参与创建中巴联合学院,并设立农艺与种业专硕;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国际化菁英人才培养项目;创办学术期刊Farming System。
农学院将以获得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为新起点,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以农科先锋的姿态持续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以一流科技和人才为砥柱腾飞种业振兴之梦,奏响稼穑强农之歌!
来源 | 农学院
编辑 | 宋梦洁
责编 | 武慧媛 姜萍萍 张黛眉 勾琳萱
支持 | 学校“双一流”文化建设项目
设为星标
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!
往期回顾
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
沿着梦想远航,”兴农“是他的船桨
报!又报!!再报!!!三喜临门
以学铸魂、以学增智、以学正风、以学促干
中国农业大学(ID:iCAU1905)出品
【转载请注明来源: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】
点赞点在看!